【摘要5.23.2010聯合報╱李蕙君/台東縣】半世紀前,瑞士籍神父紀守常來到蘭嶼,十六年時光無私奉獻,鼓勵族人參與自治、帶著孩童留學「台灣」,改變蘭嶼人命運,被稱為「達悟之父」;在他逝世四十年後,蘭嶼人仍然沒有忘記他,為他著書,昨在蘭嶼辦發表會。
「他就像一道光,照在蘭嶼人身上!」蘭嶼達悟人席萳‧嘉斐弄說,她編寫的「達悟之父紀守常影像集」,是蘭嶼人第一本為國外來者所出的書,內文除中文、德語,還以羅馬拼音翻譯成蘭嶼達悟(雅美)族母語。
39歲的嘉斐弄記錄,紀守常神父在35歲那年(民國43年),乘坐長廿公尺、寬五十公尺的船,與一打人、一堆木材抵達蘭嶼,還帶著五包要送給貧民的衣物、奶粉、藥品。
當時正值戒嚴軍管期,軍隊往往先拿走紀神父募來的好物資,剩餘的才留給族人,「有次紀神父見到軍人搬走好東西,一把扭住那個人的耳朵,大罵,那是我要留給我的孩子們的,不准拿走!」人高馬大的紀神父,讓軍人嚇得拔腿逃走。
嘉斐弄說,紀神父知道這樣保護蘭嶼人沒辦法改變現況,於是鼓勵蘭嶼人從政,為族人爭權益與公道;他更打破蘭嶼人的傳統家庭觀念,帶著成績好的小朋友到台灣當「留學生」,提升族人教育。
紀神父培養人才不分教派,只要當時的國校前3名,他就遊說家長讓子女到台東讀書,補習、註冊費用、吃的、穿的及住宿費全由他負責,蘭嶼島第1個師範畢業生就是他栽培出來。
野銀部落退休傳教員林新羽說,在白色恐怖時期,他因為擔任縣議員,阻止蘭嶼人去服兵役,結果被政府抓去準備槍斃,是「紀神父衝進來,把我從槍口下救出來」,「神父對我而言,猶如是我的親生父親」。
東清部落退休傳教員黃野茂表示,紀神父養活了達悟人,蘭嶼發生飢荒,他帶了很多救濟物資,不分教派、有無信仰,都公平的分配,「他是我生命中偉大的恩人」。
族人謝美惠追憶神父,眼中淚閃閃。她說,早年蘭嶼醫療落後,當時也僅有紀神父創建的天主教堂有簡易的藥品可醫治;胃痛、腳痛的族人紛紛上門求救,紀神父依病況給藥,「事實上大家都看不懂藥名,卻因著相信紀神父而將藥吞下肚」。
「他為了達悟人,自己也變成了達悟人。」嘉斐弄說,紀守常的偉大在於讓蘭嶼這個待在孤島上的少數族群懂得爭取權益、懂得讀書求知;民國59年,他載貧困婦女學裁縫車禍去世,時年51歲。
參考資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