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郭石城、石文南 中國時報2010.02.05摘要】古諺「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」,述說台南、鹿港、艋舺由南而北的航運開墾史。其中鹿港因泥沙淤積,清末就漸失優勢;電影《艋舺》述說的剝皮寮風華,早已是陳年舊事;全力朝向觀光發展的台南運河,河岸風光至今仍見證府城人強烈鄉土意識。

台南運河,1926年開通,大小船隻都可以進出貿易,沿岸風景宜人。前市議員蔡世仁回憶,小時候運河清澈見底,可以划船、游泳、抓魚,且台南至安平一路都坐渡輪,台灣光復後運河漸汙染、淤淺,大船已無法進來,只能賞景,實在可惜。

高齡88歲的府城耆宿黃天橫,家境富裕小時就會攝影。1936年春天,州立台南第二高女日文老師新垣宏一,帶著黃天橫的弟妹黃天鐸、黃天輔及黃瓊華到運河划船,上船前,年僅十四歲的黃天橫拍下新垣宏一偕其弟妹河岸賞景身影,見證府城百年古都意象。

1937年台南運河發生藝妓陳金快與情人吳皆得投河殉情,文人雅士賦詞憑弔,拍成電影《運河殉情記》轟動全台,讓台南運河更添想像空間。黃天橫迄今保有一張父親黃溪泉留給他的陳金快照片,那也是陳金快留在人間的唯一倩影。

如今每年龍舟賽電視台現場轉播,成了台南運河年度觀光大事。1975年蔣中正總統逝世,守喪中的行政院長蔣經國風塵僕僕地到場觀賽,原本下雨竟奇蹟雨停放晴,現場大轟動。那一天轉播現場實況的是資深體育記者傅達仁,張小燕等明星都到場助陣,是台南運河最大規模龍舟賽。

如今台南運河已無航運價值,只能賞景觀光。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長詹伯望,觀察百年來不斷改變風貌的台南運河,貼切地下註腳:「直到現在,每位台南市長都要從台南運河身上,尋求振興觀光的靈感!」

電影《艋舺》以1980年代萬華角頭為背景,喚起不少人對「剝皮寮老街」昔日榮景回憶。剝皮寮老街的由來,較可靠說法是百年前淡水開港後,艋舺原本是進口木材的大宗聚集地,運送至此地剝去樹皮後再行加工、運送或處理,因而有剝皮寮之稱。

隨著艋舺港埠的沒落,運木材情景已成歷史記憶,不變的是百年茶香。日治時代的港町,就是今日的貴德街,茶行、茶棧林立,始終是日本觀光客不可少的旅遊景點。如今艋舺航運已成歷史名詞,從大稻埕碼頭,搭遊艇暢遊關渡、淡水老街、八里、及漁人碼頭,欣賞沿岸風光成了新興的藍色公路。

「淡水河岸美景或許比不上萊茵河漂亮,但悠閒的滋味、幸福快樂的感覺,是國外美景比不上的!」從南到北,港口雖沒落,人心卻不死。歷史河岸邊的一草一木,生生不息記錄了不同世代人們的點滴心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rthkf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