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黃哲斌、周麗蘭 中國時報2010.10.03摘要〕 「史豔文」,不但是台灣人的共同記憶,也曾是一座島嶼的午間必修課,歷經黃海岱與黃俊雄父子的兩代創作,變成台灣戲劇史的傳奇。
現年78歲的黃俊雄,父親黃海岱創設「五洲園」,從雲林虎尾發跡。黃俊雄14歲學戲,與其他學徒一起接受嚴格訓練:「父親一視同仁,從不會直接教戲,而是要你在旁觀察,鑼鼓、口白、操偶,全靠自己認真看」
他回憶,「等到自己上陣,略有差錯,爸爸就拿著戲偶的齊眉棍,一棒子敲下來,我常被打得滿頭包。」
黃俊雄出師後,從父親手中分出「真五洲」劇團,當時在戲院售票演出的「內台戲」正紅,然而西岸大城市的戲院,都有闖出名氣的戲班駐演,十九歲的黃俊雄,決定到台東去開拓市場。
「我帶著戲班到台東,一天進帳不過幾十塊錢,賠光了本錢,我身無分文,竟打算從台東走到高雄投靠大哥,一群人走到大武已半夜十一點多,又累又餓,根本走不動了。」幸虧一輛載豬卡車經過,司機是雲林同鄉,才讓他們搭便車到高雄。
黃俊雄先在高雄的小戲院演出,他認為必須別出心裁,才能脫穎而出,喜歡到舞廳跳舞的他,就將腦筋動到西洋音樂上。他花了三萬多元買來二手唱機及全新音響,在民國五○年代,那是一筆鉅款…
「我只好將老婆的戒指項鍊等金飾,統統拿去典當」。然而,他將文武場改為播放西洋音樂的立體音響,觀眾反應極為熱烈, 「容納四百多人的戲院場場爆滿,走道擠滿人,橫樑也攀爬著觀眾」。
黃俊雄一戰成名,換到一千多人的大戲院演出,他也因應場地改變,改良戲偶及劇碼:「戲院變大,傳統戲偶太小仙,後排根本看不清楚」,黃俊雄將戲偶放大為兩尺一,也將父親的戲碼「忠勇孝義傳」改名為「雲州大儒俠」,主角史炎雲改為史豔文。
此時台語片正流行,他率先將布袋戲拍成電影,「我看過很多國外動畫電影,因此相信布袋戲偶更有潛力」,為適應電影畫面,他將戲偶再加大為三尺三,讓頭部及眼神動作更靈活,民國五十幾年就拍了《西遊記》等三部片。
隨著台語片流行,許多戲院專映電影,布袋戲演出空間被壓縮,他只好回頭接演廟會的外台戲,但收入不穩定,黃俊雄一度心灰意冷想放棄;後來,台北的今日世界邀他北上演出,一演一年多,也為他打開電視台的大門。
1970年在台視開播的「雲州大儒俠」原本每周一集,結果大為轟動,改為天天播出;當他中午上街,發現家家戶戶都在看史豔文,「我經過武昌街,有一家福州人的麵店,因為太多路人圍在門口看電視,還吵了起來」。
黃俊雄有多紅?統一企業當時想推出速食米粉,董事長吳修齊的理髮師傅正巧認識黃俊雄,牽線之下,他要求黃俊雄創造一個賣米粉的角色,加上主題曲,連續三個月出現在戲裡,並讓黃俊雄開價。
「我也不知行情,電視演一天不過五千多元,我隨口講出120萬元,沒想到吳修齊一口答應,馬上叫會計開即期支票」。
後來吳修齊又給了他120萬元,黃俊雄創造的「勇伯米粉」也一炮而紅,他笑說,「那時大家還不知道這是『節目廣告化』,若是現在一定會被檢舉」。
黃俊雄在台視演了583集,1974年,政府認為布袋戲「妨礙農工作息」而下禁令,「當時並未直接禁播,而是要求『從嚴審查劇本』,電視台的態度就轉為保守。台視與我想改編金庸小說,也因成本過高而放棄」。
從高峰沉寂,黃俊雄一度靠著歌廳秀演出,延續布袋戲的生命;後來曾回頭製播國語布袋戲,然而熱潮不再。
反倒是錄影帶興起後,嗅覺靈敏的黃俊雄藉由錄影帶市場打天下,兒子黃文擇、黃強華的霹靂布袋戲,更讓黃家的五洲園系統,在有線頻道寫下另一章奇蹟。
而今,黃俊雄長住家鄉虎尾,與小兒子黃立綱另組「天地布袋戲」,雖與「霹靂」分於去年及前幾日慘遇祝融,燒掉珍貴戲偶,但他仍經常出國獻技。
他對於創造布袋戲的未來,腦筋從未停過,「3D技術很適合布袋戲,我希望打造一座可移動的布袋戲3D劇場,可以北中南巡迴演出,也能出國表演;布袋戲一定要求新求變,才不會被時代淘汰。」
李鈞震:
1. 黃俊雄布袋戲所有的作品,都傳達一個重要的思想觀念:「一個人一時的失敗沒有關係,只要好好地重新修煉、拜師學藝、學新的絕招,就可以重出江湖,維護社會正義。」
2. 黃俊雄布袋戲的所有情節,都是根據他所觀察到的社會現況,用藝術戲劇的手法,間接表達出來,讓觀賞的人可以充分理解社會的現狀,來面對社會的挑戰。
3. 因此,熟悉黃俊雄布袋戲內容的人,絕大多數都具有強烈的社會競爭力;而那個時代不看布袋戲的人,多是社會當中最沒有競爭力的人。
4. 為什麼當初的獨裁者與宋楚瑜等權貴階級,都不願意雲州大儒俠在電視上播出?因為他們嫉妒,他們權貴的光環都被雲州大儒俠完全給比下去。
5.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,雲州大儒俠史豔文非常強調社會正義,而獨裁者最不喜歡的就是「社會正義」。如何看得出來?獨裁者這一生最痛恨的就是完全實踐「憲法」與「世界人權宣言」。
6. 政治大學的前身是國民黨的黨校,它裡面的教授在獨裁者蔣經國時代,幾乎沒有人支持言論自由、實踐「世界人權宣言」。他們還訓練記者當特務、抓扒子。
7. 「雲州大儒俠」被禁,有一些人認為打打殺殺很可怕,為什麼很可怕?因為他會勾起社會大眾的回憶,國民黨來台灣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打殺殺,一直到蔣經國死了以後,公權力還持續打打殺殺對待平民百姓,不信問林義雄。
8. 全世界的歷史學家都知道,蔣經國在當總統之前就是特務頭子,他所有的親信都是幹特務的;馬英九在美國就是特務,用來監控留美的台灣人。因此,馬英九才有資格擔任蔣經國的貼身秘書。
9. 馬英九在蔣經國身邊工作很久,有沒有堅決要求蔣經國應該實踐「憲法」,開放黨禁、報禁?有沒有幫蔣經國解釋什麼叫做「世界人權宣言」?應該都沒有,如果有,馬英九早就跟柏楊、呂秀蓮一起坐牢了。
10. 事實上,馬英九在當總統之前,所有的從政歷程當中,沒有公開要求執政當局一定要實踐「世界人權宣言」,沒有要求執政當局一定要把「世界人權宣言」列入教科書,在各級學校宣導。顯然,馬英九對「世界人權宣言」非常地陌生,完全沒有放在心上。
11. 馬英九在當總統之前,也沒有參加過任何世界性的人權組織與環保組織。這一句話是錯的,嚴格地說,馬英九團隊幾乎沒有人參加過世界性的人權組織,他們對於中國的民運人士漠不關心,劉曉波、王丹一定不敢否認!
12. 真誠地說,馬英九的品德遠遠不如史豔文。這句話又是錯的,馬英九根本沒有看過史豔文或素還真的布袋戲,馬英九最崇拜的人不是史豔文,而是獨裁者蔣經國。蔣友柏一定不敢否認!
街頭拚場 神明面前打對台 許王笑憶李天祿【汪宜儒 中國時報 2010.10.03摘要】 金光戲崛起後,幾乎席捲全台,有些劇團還是堅守傳統戲偶、鑼鼓後場,他們在外台演出古典布袋戲,甚至在神明面前打對台,尤其「亦宛然」李天祿與「小西園」許王的拼場,最讓人津津樂道。
被布袋戲研究者呂理政評為「操偶技術全台第一」的許王,承接父親許天扶的棒子,「除了拼演戲的排場、內容,也拼看戲的人場、賞金數目,大多是雙棚軋戲,甚至三棚比拼,有時,連歌仔戲團都加入搶觀眾的行列」
幾個戲班在廟埕廣場,一邊一台,各演各的。許王打個比方:「就像到棒球場看比賽,一隊坐一邊,兩邊使出渾身解數,干擾對手演出。」
許王笑說,「有時拼到最後,是在拼體力、拼能耐,只要一邊不結束,另一邊也不會謝幕」,他與李天祿有次在雙連拼戲,他演「大俠追魂客」,李天祿演「少林寺」,從下午拼到晚上,兩邊都不肯散戲,連晚飯都沒吃,拼到半夜才結束。
其實,許王與李天祿系出同門,他小26歲,私下要叫聲「祿叔」,兩人除了競爭,也有互相拉抬的情誼。
他們最經典一場「軋戲」,是有一年同被邀請到大稻埕慈聖宮演出,「兩邊都演《精忠岳傳》,半場時,我們偷偷交換戲台,我到他的台上、用他的後場演,他到我這邊、用我的後場,沒有什麼競爭計較,就是英雄惜英雄,攏是自己人啦。」
回首那段燦爛時光,許王說,畢竟有競爭才有進步。小西園與亦宛然的拼場傳奇,也為台灣布袋戲留下無窮回味。(圖片來源:新莊報導、248學童市集)
參考資料: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