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高有智、楊舒媚、何榮幸,中國時報2010.11.22摘要〕   一個社會無法透過投票落實民主時,往往透過文學吐露對於自由的渴望。楊逵「壓不扁的玫瑰花」精神,是日治時期前輩作家展現反抗精神的真實照。

        日治時期,具有強烈民族意識的文人,成立「櫟社」「南社」「瀛社」等詩社。但1910年後,漢詩詩人養成每下愈況。

1920年代,受五四運動洗禮的新青年張我軍,於《台灣民報》上批評,「台灣的一班文士都戀著壟中的骷髏,情願做個守墓之犬,在那裡守著幾百年前的古典主義之墓。」引發新舊文學論戰。

    張我軍的批判,帶來不同評價,但代表那一代知識分子的省思。研究台灣文學史的楊逵孫女楊翠說,「日治時期知識分子的理想主義色彩,在台灣史上最為濃厚。」

當時《台灣民報》文藝欄主編正是被稱為「台灣新文學之父」的醫生作家賴和,賴和悲天憫人的胸懷,影響了楊逵、王詩琅、呂赫若、吳濁流、葉石濤等作家。

    以楊逵為例,他陸續寫作《送報伕》、《鵝媽媽要出嫁》等批判殖民主義的小說,用樸實文筆揭露殘酷的社會現實,喚起被壓迫者的反抗意志,並因參加「台灣農民組合」從事抗日運動而入獄十次。二二八事件爆發時,楊逵發表六百多字「和平宣言」,其後再度坐牢12

    「換算起來,一字可換六天牢飯,楊逵因此自嘲是『領取世界上最高的稿費』。」楊逵以〈壓不扁的玫瑰〉等創作爭取自由的意志,也影響了陳映真、洪醒夫、宋澤萊、王拓、路寒袖等日後知名作家。

    1970年初期,因台灣退出聯合國等外在挫折,引發內在省思,出現王禎和、鍾理和、鍾肇政、李喬、黃春明等描繪真實生活面貌的文字作品,引起台灣文學寫作方向和路線的探討。

    第二次鄉土文學論戰的火苗,由一本當時才剛創刊兩個月的《仙人掌》雜誌點燃。先後擔任《仙人掌》雜誌、《中國時報》人間副刊主編的王健壯指出,1977年四月《仙人掌》第二期以「鄉土與現實」為封面故事,刊登了11篇以「鄉土文化往何處去」為主題的評論文章。

包括鄉土派的王拓,及反鄉土派的銀正雄、朱西甯等人作品,「這是鄉土文學正反兩派首度在同一個媒體上交鋒打擂臺」。

    其後戰火延燒到《聯合報》副刊,《中央日報》與《青年戰士報》聯手變成反鄉土派的旗手;最早刊登陳若曦《尹縣長》等大陸文學,鼓吹結束三年代文學禁令,並開闢「現實的邊緣」專欄。刊登黃春明、王拓、王禎和等本土作家小說的中時人間副刊,則成為鄉土派基地。

        「從比較的觀點來看,當時台灣的自由主義寫手都集中人間副刊,形成批判聲音的基地,也變成警備總部、總政戰部外圍系統所關心、打擊的重點,前任主編高信疆先生就是在這種壓力下離開。」王健壯如此回憶。

    其後,陳映真在1985年創辦《人間雜誌》,被視為以報導文學方式關懷社會底層弱勢、展現濃烈人道主義的旗手,也讓台灣作家從賴和、楊逵以降的反抗威權與理想色彩得到重要彰顯。

    如今人人在網路書寫上百無禁忌,但回顧過往,不同時期作家對於這片土地與弱勢者的關懷,仍令人深深動容。

李鈞震:

1.    目前台灣的文化深度,無法成為亞洲頂尖,主因是現代的作家,大多數不懂科學,厭惡五育均衡並重,所以寫不出:洛城法網、白宮風雲CIS犯罪現場、交響情人夢…等跨領域的文學,導致社會大眾腦袋鎖國。

2.    台灣有許多文學獎,但是,評審委員有沒有邀請博學多聞的科學家來擔任?幾乎沒有,大部分都請文弱書生,這導致了他們選擇作品的偏見,導致全台灣多數的學理工的人,看不下文學作品。

3.    日劇「Change」的原著與編劇,一定非常瞭解政治學理論與實務經驗。「東大特訓班」的原著與編劇,確實非常瞭解現代教育學的基本理論,並具有教學實務經驗。「交響情人夢」的原作者,本身就接受嚴格的音樂教育……,這都是台灣多數文學作品與作家所欠缺的。

4.    文學作家,也是一種意見領袖,應該要博學多聞、五育均衡並重,不然沒有辦法感動地球上多數的人口。文學作品只能跟台灣少數人民溝通,無法跟多數的地球公民溝通,就是一種「腦袋鎖國」。

5.    文學作家,如果研究量子力學、有機化學,並具有生物分子實驗經驗,才有可能把中研院的科學家內心的世界與精神思想發揚光大。

6.    以中國電影「孔子」為例,作品中的孔子好像獨裁者的奴才,為什麼?因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「終身多元學習」,現代的儒家思想者,應該是五育均衡並重,科學與人文貫通,社會學、文學與量子力學貫通。而該劇的編劇,看不出有「終身學習」的味道。

7.    文學家活超過六十歲都應該精通科學,不然一定有偏見;科學家活超過六十歲都應該精通文學,不然一定有語言障礙學法律的人,如果沒有辦法精通環保工程等專業知識,一定沒有社會正義感。關心社會弱勢族群的作家,如果不懂得政治操控,一定是莽夫。

8.    「艋舺」為什麼會成功?因為出錢的人有黑道背景,導演長期跟黑道份子相處在一起,所以很寫實。但是,為什麼沒有辦法得奧斯卡獎?因為導演對美國的黑幫與政客研究太少,所以,比不上「教父」。

9.    寫未婚媽媽故事的作家,如果自己沒有當過未婚媽媽,根本不寫實。那也是一種說謊,既然如此,如何感動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?真正的文學作品,一定都可以反應世界上多數人的真實人生

10.  台灣作家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毛病,他們對許多社會現象有敏銳的觀察力,但是,卻提不出一套可行的理論與方法,讓全世界的百姓都因此而獲益良多。所以,作品就變得不是無病呻吟,就是反應極少數的社會個案。

11.  「不能沒有你」上演以後,許多大官都跑去看,看完以後,馬英九有沒有體會國家最大的問題是,國民黨的立法委員太擺爛、立法效率太差?有沒有體會行政院各部會沒有行政效率,無法通過國際ISO認證,就是一種貪腐?

12.  都沒有,顯然導演的表達能力,沒有辦法說服馬總統,這也就是電影語言口齒不清、思想不清、不夠博學多聞的結果。

13.  龍應台經常強調「文化」的重要性,但是卻不知道,文化包含:體育活動、經濟活動、科技研發、學術理論、憲政制度……,這導致了讀了龍應台作品的人,不會太重視五育均衡並重,不會重視自己要充實文化的內涵,以為讀幾本文學作品就是有文化,而科學家沒有文化。

14.  事實上,多數的科學家都是站在這個時代文化最頂端的;文學家,不懂科學理論就是沒有文化。孔子在那個時代如果不懂那時代的數學、音樂、運動,也是沒有文化。

15.  聖經,也是文學作品,但是裡頭包含人類學、生物學、建築學、政治學、憲政學……,等學科的基礎,至今仍然非常地有實用價值,同時會令閱讀的人對「守信用與奉獻」產生強烈的熱情,變成信仰,終身奉行到底。這就是一部非常偉大的文學作品。

16.  柏拉圖的對話錄,內容非常地幽默有趣,同時探討人類生活所有事物的因果關係,劇中人物不但活靈活現,同時會讓閱讀的人不知不覺進入理性的世界,對萬物要保持客觀、認清定義,並且與自己的言行對照,達到約束慾望的目的,這也是非常偉大的文學作品。

17.  孟子,無疑是中國最偉大的文學作品,描述一個滿腔熱情的社會學者,如何與貪婪、不知廉恥的權貴階級鬥爭以促進社會大眾的最大利益,其中的對話更是中國道德的標準,也是許多成語的來源。

18.  文學作家,如果只想賺錢、出名,而沒有想要寫一部書成就跟「孟子」、「柏拉圖」一樣,那就是沒志氣,這種人當然會是社會的負擔。

參考資料:

彭明敏與孫中山

有機化學的基礎209 Boltzmann Energy Distribution 能量分布曲線

有機化學的基礎210 Boltzmann Energy Distribution 能量分布曲線(二)

有機化學的基礎211 Boltzmann Energy Distribution 能量分布曲線(三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rthkf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