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【摘要5.26.2010聯合報╱林順良/屏東縣】台灣最大的貓頭鷹黃魚鴞,行蹤一向難掌握,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最近找到一處巢穴,將記錄牠們神祕的成長過程。
「不管任何發現,都會是世界第一手資訊」,屏科大野保所長孫元勳昨天說,黃魚鴞分布在中國、越南、尼泊爾,但相關研究台灣最深入。黃魚鴞屬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,全台大約只有一千隻。
去年十月,一隻母黃魚鴞在雪霸國家公園七家灣溪覓食時,孫元勳與指導學生汪辰寧成功裝上追蹤器,並順利在一棵大樹殘幹找到孵蛋的母鳥,透過監視追蹤,三月廿七日兩隻雛鳥破殼而出。
「要找到黃魚鴞,不是件簡單的事!」孫元勳說,黃魚鴞不像老鷹以樹枝築巢,很容易被就發現,牠們築巢隱密,沒想到竟然可以全程觀察孵化過程。近日雛鳥羽毛已豐,即將展翅高飛,離開「育嬰房」。
孫元勳上一次追蹤黃魚鴞是16年前,當時只發現一顆蛋,「現在的器材更有利追蹤」,未來這對黃魚鴞兄弟如何覓食?何時找到另一半,再建另一新窩等,都可全都錄。
黃魚鴞是壽命頗長的鷹類,可活到16歲,體型高約55公分、兩公斤重,以魚、蝦蟹、青蛙為主食,被視為是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的天敵。
一隻保育猛禽「草鴞」,日前誤入屏東縣菜園受傷,被送到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醫治,經獸醫師照顧已恢復生氣,只要陌生人接近,牠就作勢威嚇。
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主任詹芳澤說,草鴞(猴面梟)主食是老鼠,多年前台灣各地執行野地滅鼠,草鴞連帶中毒,致族群數量萎縮,因此列為瀕危一級保育鳥類;目前只在中南部野外或農地出現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