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潘建志/屏東 中國時報2010.05.14 摘要】全國第一座魚塭水上浮力型太陽光電示範系統,昨日在屏東枋寮公開展示。
這個由屏東縣政府提出的「蓄水養電」計畫若成功,屏東沿海地區將形成新群聚的太陽能發電區,不但能涵養水源保育國土,地層下陷問題也可望解決,對我國推展綠色能源產業也是一大利多。
莫拉克颱風重創屏東沿海林邊、佳冬等地,國際級的水產養殖王國毀於一旦,災後人們開始反省人和自然的關係,掠奪式經濟模式能堪得幾次天災摧殘?屏東縣長曹啟鴻三月中在《中國時報》投書,提出「蓄水養電,重建家園」的構想。
依縣府的想法,可在災區「種電養電」,取代現在的種蓮霧、養魚;在魚塭裡設置浮動式太陽能板,由廠商負責設備,地主負責管理,生產的電力賣給台電,地主按月可得地租及管理費,更重要的又能涵養水源保育國土,減緩地層下陷。
示範區面積約四十坪,有七十片多晶矽太陽光電模組,以組合式的伸縮PVC管深入池底做基柱,頂端與浮台聯合,可隨著水位上下浮動調整。 以屏東日照充足條件,估計每千瓦太陽光電系統平均每天可發電3.7到4度,每年發電約13.5到14.6萬度,年發電收入約170到185萬元。
若地主以二分半魚塭來發電,每月可獲得發電收入一萬元及兩萬元管理費,一年大約有四十萬元收入。 曹啟鴻說,目前已辦了八場說明會,農漁民聽到如此優厚的條件都很感興趣,頻問安裝細節。
負責組裝淳宇公司總經理李建勳表示,太陽能板設在水上,除能降溫,發電效能更好,浮力又可降低機械操作成本,好處多多。
曹啟鴻說,目前還有「追日功能」的水上太陽能板,是世界首創;另外農地部分也有「太陽花傘發電系統」,預計一個月都能完工開放參觀,希望未來能將屏東打造成綠色能源的重鎮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