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國時報2010.03.29 摘要】 北縣中和市、永和市,道路交錯複雜,不少民眾初到「雙和」,都被奇特的路名搞得暈頭轉向,有人形容進雙和如同船隻駛入百慕達三角洲。
還有網友寫成「中永和之歌」,第一段寫著:「永和有永和路,中和也有永和路,中和有中和路,永和也有中和路。中和的中和路有接永和的中和路;永和的永和路沒接中和的永和路。永和的中和路有接永和的永和路,中和的永和路沒接中和的中和路。」
北縣鶯歌三鶯路,望文生義應是從三峽通鶯歌的路,實際上由三峽經三鶯大橋通往鶯歌的馬路卻是文化路。正牌三鶯路,則從三鶯橋下的鶯歌南靖里連接樹林市柑園街。
鶯歌鶯桃路及桃園縣八德市桃鶯路,其實是同條路,只是經過桃園八德市、桃園市時,因「地主優勢」將「桃」放在「鶯」之前,卻讓外地人誤以為兩條路,民眾則慶幸取名鶯桃、桃鶯,比取「鶯八」、「八鶯」路好聽得多。
龜山通往鶯歌的道路,則是真的沒取名「龜鶯」路,而叫山鶯路,要不然「一路龜鶯(歸陰)」,肯定被罵到臭頭。
竹北市,縣政二路和中山高速公路間,有條嘉勤南北路。由於「嘉勤」和「家禽」發音相同,居民常被人開玩笑。
苗栗市,復興路當初是分期開闢的幹道,整條路並非從頭一路通到尾,它從苗栗警分局往北延伸分五段,但一段到二段,卻被新東街阻斷,要拐兩次彎才能進,而三到五段多彎道和岔路,常讓人走錯,所以被戲稱復興路「一斷、二斷…」。
苗栗苑裡鎮中正路,涵蓋鎮內幾個里,但長長的一條路只要不同里,門牌號碼就重新由一號算起,例如中正路苑南里一號,中正路客庄里一號,中正路房裡里一號,其實都在同一條路上,不僅外地人不好找,當地人也霧煞煞。
台中縣市交界橋梁、道路多,過了交界同條路就換路名,最困擾的莫過台中市過精武橋,往北進入太平市,穿越旱溪東路變成太平市中山路四段,走不到五百公尺,又進入中市境內變成精武東路,不到三百公尺遠,又變成太平市中山路三段,和鶯歌鶯桃路狀況差不多。
台中市的「內環道」進化北路、進化路、忠明路、忠明南路和大里市大智路、中市大智路是相通的環狀道,但路名卻不同;外環道文心南路進入大里變成德芳路、德芳南路等不同名稱。
嘉義市北港路,是往雲林北港的必經道路,但在縣市交界卻有不一樣路名,嘉市境稱「北港路」,嘉義縣境卻稱「中山路一段」,但對初次由一高交流道下嘉義的人,著實是考驗。
台南縣仁德鄉中山路與歸仁鄉中山路銜接,一條路通到底,但常有人開到歸仁中山路找不到目標,下車詢問仁德中山路某號在哪,才知已開錯鄉鎮。
高雄市與高雄縣鳳山市是同生活圈,兩市的建國路隔著鐵路平行不相連,常造成錯亂。高雄市建國路到鳳山市衛武營前,變成中山西路;而鳳山市建國路過了澄清路交叉口,進高雄市區變九如路,因兩條建國路相隔不遠,民眾約見面,若沒講清楚是哪條建國路常搞錯。
高雄縣內的台25線跨越鳳山、鳥松、仁武、楠梓四鄉鎮市,在鳳山名為鳳松路,到鳥松叫中正路,進仁武變鳳仁路,楠梓段稱鳳楠路,雖是比鄰而居卻住不同道路,也讓用路人跨鄉鎮就迷糊了。
高雄市小港區有條北林路,高雄縣橋頭鄉則有條林北路,縣市合併後,到底是北林或林北恐有一番爭議;左營區有店仔頂路,小港區也有店仔後街,也讓人混淆;另外,鼓山區有厚德路,發音像Hotel(飯店或賓館),也常引發玩笑話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