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吳垠慧、黃哲斌/中國時報2010.10.07摘要】   翻開歌仔戲的舞台史,你會發現一件趣事:早年,演員大多是男人,旦角也由男性反串;後來「豬羊變色」,反而由女性主導戲台,反串小生,她們就像現實世界的花木蘭,靠著性別翻轉,打下一片戲劇江山。

楊麗花 梁祝 2 10.7..jpg 

    北管戲時代,女性地位受壓抑,無法登台演戲,更不能上台酬神;當時各地常自組北管業餘劇團,就叫作「子弟戲」。歌仔戲在宜蘭發源時,也沿襲這項傳統,天王楊麗花的父親,原本就在她外公的劇團裡反串旦角。(上圖楊麗花演《梁祝》)

    1940年代,女性地位較為提升,再則戰爭期間男丁缺乏,女性才有演出機會。就在此時,楊麗花的母親開始反串小生,她的父親則從小旦改演老生,她認為,「女性的音域開闊,比較適合變聲演出小生」。

廖瓊枝 10.7..jpg 

廖瓊枝(上圖)提出另一個原因,「男人需要下田勞動,加上重男輕女,窮苦人家若送小孩去戲班綁戲,大多會選女兒」。

    於是,女扮男的反串小生,成為保守社會中,已婚婦女可以公開傾慕的對象。然而,反串小生並不容易,除了要翻要滾、要打要摔,還有些先天限制。

許秀年 10.7..jpg 

例如出身「麥寮拱樂社」的許秀年(上圖),一開始曾反串小生,但身材瘦小,後來轉攻小旦,因為扮相嬌美而走紅,與楊麗花長年演出對手戲,被譽為「永遠的娘子」。

    葉青,也出身戲劇家庭,阿姨有自己的戲班,母親曾在戲班扮小旦。葉青童年時,就跟著戲班在中南部的戲院跑,自己偶爾也客串跑龍套,「小時候,舞台上的小生就是女生扮的,知名小生大都是女的;因為看歌仔戲的女性人口較多,反串小生能拉近戲迷的距離。」(下圖 葉青與楊懷民《孔明三氣周瑜》)

葉青.jpg 

    演出電視歌仔戲之前,葉青拍了三、四年台語片電影;1969年中視開播,物色演員籌拍電視歌仔戲,由於葉青五官鮮明,加上有拍電影的經驗、唱念武打都行,馬上被吸收為中視班底,第一齣戲《花田錯》裡飾演卞公子,扮相俊美,自此開啟她的反串生涯。

    葉青表示,她從小個性比較像男生,又有武打基礎,此外,她166公分的身高,也是扮小生的絕佳條件,「大家都叫我『勒咖ㄟ』(高個子),如果演小旦,誰來跟我搭配?」

    從中視、台視演到華視,葉青多半飾演男性,如錦毛鼠白玉堂、薛丁山、陸文龍、蛇郎君,她的扮相俊美又略帶英氣,非常受戲迷的喜愛。1971年,葉青在中視《桃園三結義》飾演關公,那年她才廿二歲,電視歌仔戲出現「女關公」算是空前創舉。

葉青塗上彩妝紅脂,黏上長鬚,身戴笨重的頭套與盔甲,更具挑戰性的是舞動二十台斤重的青龍偃月刀,「女生演關公,比較難的是怎麼演出威嚴的感覺。」

柳青.jpg 

        「雄兔腳撲朔,雌兔眼迷離」,台上難辨雌雄的紅牌反串小生,例如楊麗花、葉青、柳青(上圖),台下恢復女身,都很時髦迷人;她們也為台灣的歌仔戲,寫下一章女性奮鬥史。(圖片來源:歌影隨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rthkf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