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老街 1.25. 2.jpg

【劉家熙 工商時報2010.01.25摘要】400年來,台灣因時代變遷而抹上了不同色彩,傳統平房、四合院已不復見,取而代之的則是一棟棟高樓大廈。老街的重新出發,為繁華的城市增添了幾許文史色彩,吸引年輕一代駐足,流連忘返。

電影「悲情城市」以九份為取景地區,它的純樸環境,打響了「九份」的名號。而今,萬華「剝皮寮老街」即將在2月上映的電影「艋舺」,喚起老中青三代對舊年代的興趣,沈寂一時的老街,結合鄉土文化重新出發,喚起了現代人對農村生活中濃濃人情味的渴望,「老街重生」讓繁忙的工商社會出現了慢活的味道。

根據行政院農委會的資料統計,全台老街估計約有50條,當年讓老街快速發展的原因大多為海港貿易,特別是當年台灣出口產值第三名的茶葉,及煤礦之都瑞芳、金瓜石、雙溪都如雨後春筍興盛且繁榮。但曾幾何時,隨人口遷移,這些老街市,慢慢邁入衰退的寂景。

明末清初,老街建築多以「聚落」的形式出現。目前尚存的老街幾乎都是當時市集街屋,以連棟住宅型式保留下來。除少數閩式建築,像金門的明故老街、鹿港瑤林街等保留較完整外,其他能夠留存至今的,大都是日據時代「市區改正」的建築物,當時日本政府為了去化台灣的色彩,要求運用西洋建築等方式,去化正統台灣色彩及抗日氣氛。

日本因接受明治維新西化後,遂頒布「市區改正計畫」,這時的街道呈現三種風采,包括1閩式紅磚拱廊建材、2巴洛克式、3現代式。紅磚式的街道以湖口老街、金門模範街為最佳範式;巴洛克式建築則以台北迪化街、彰化鹿港、雲林西螺、斗六、高雄旗山為主;至於現代主義的老街則不集中,建築物零落,沒有集中建築物可以做代表。

老街中最具巴洛克色彩的是(台北市)迪化街,迪化街具有紅磚洋樓、仿巴洛克式的高聳山牆,再加上繁密細緻紋飾、華美柱頭雕刻,外加閩南式建築,主要建築代表則以屈臣氏、顏義成商行、林益順商號為主。

台北縣的淡水、台北市的萬華及迪化街,也都是因貨物往來重鎮而繁華一時,這些老街就慢慢光環退盡。取而代之的是,淡水老街變成的民眾假日觀光的聖地,呈現另一種風貌。而萬華剝皮寮老街因開發遲緩,反而原有風貌得以倖存,而電影「艋舺」則在剝皮寮中取景,掀起被人遺忘已久的「寶斗里」的傳說。

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主任張欽明表示,台北市政府希望以「文化資產」及「社教共構」的方式推動鄉土文化發展,讓學子能藉由親身體認,了解祖先的生活動態。「艋舺」製片李烈指出,取景剝皮寮老街,讓大眾理解和熟悉影視產業創造的效益。

 台灣百年老街列表 1.25..jpg

 

剝皮寮的艋舺傳奇 【劉家熙 工商時報2010.01.25】從清嘉慶年間建立的剝皮寮老街,因劃為老松國小的校地,意外保留至今。而今台北市政府結合了藝文展覽、電視電影製作,將一座幾近荒蕪的百年街道重新打扮,剝皮寮身肩著「文化資產」及「本土教育共構」的使命。

回想起民國77年,老松國小學生人數達1.11萬人,當時高居全球最「陣容龐大」的國小,為了校地擴建,台北市政府花費相當長的期間與剝皮寮居民進行溝通及土地徵收。但在短短10餘年間,老松國小人數銳減,校地相形之下,反而過大。張欽明憶及當時情景指出,當時,台北市政府興起保留鄉土文化的理念,再加上剝皮寮原本就以教育用途做考量,因此決定將老街改頭換面。

剝皮寮老街,位於台北市萬華區,北臨老松國小,東至昆明街,南面廣州街,西接康定路,為台北市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。根據北市教育局資料統計,在目前可獲得的艋舺地契資料中,嘉慶4年(1799)稱為福皮寮,當地便有店屋買賣紀錄,道光18年(1838)至清末,此街則為福地寮街。日據時代稱為北皮寮街,光復後則以廣州街某某號及康定路173稱之。在民國42年蘇省行的〈艋舺街名考源〉中以「剝皮寮」稱之。

「剝皮」一詞的由來眾說紛紜,多數版本一致認為,艋舺為進口木材的大宗聚集地,運送至剝皮街,剝去樹皮後再行加工、運送或處理。然剝皮街到底真正版本為何,目前仍舊沒有確切答案。

剝皮寮老街,約3公尺寬,略呈曲折,兩邊均蓋起店屋,留下清代漢人街道風貌,此乃有別於日據時代以後開闢的筆直寬闊的道路。在狹小蜿蜒的剝皮寮老街行走時,仍可感受到昔日的街道尺度。

 

施振榮 催生品牌鹿港 【黃智銘 工商時報2010.01.25摘要】台灣俗諺「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」,講的就是台灣3個開發最早的地區,當地均有歷史悠久的街道,見證早年的繁華。走過歷史,在鹿港子弟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大力推動下,鹿港正結合歷史與現代,打造一個全新的觀光品牌。

乾隆49年(西元1784年),清朝詔許福建泉州蚶江與鹿港正式對渡,開啟了鹿港繁榮的契機,鹿港遂成台灣中部輸出、輸入樞紐。不過到了咸豐、光緒年間,濁水溪3次氾濫,造成鹿港溪口淤塞,影響了對外貿易活動。民國26年,中日戰爭爆發,與大陸通商斷絕,更使得鹿港以貿易為主的商業從此一蹶不振。

然而當年貿易鼎盛所創造的繁榮,不僅造就了不少商業聞人,更為鹿港植入深厚的宗教信仰與文化底蘊,成為今日鹿港最珍貴的資產。台灣5大家族之一的辜家,從辜顯榮經商致富以來,迄今仍活躍商界。而台灣科技業的雙A品牌掌門人也都出身鹿港,包括宏碁創辦人施振榮、現任董事長王振堂,以及華碩董事長施崇棠。可以這麼說,沒有鹿港人,就沒有現在的雙A品牌,將讓台灣科技發展過程大為失色。( 還有頂新集團 )

其中,「品牌先生」施振榮在2004年底退休之後,便積極推動「品牌台灣」工作,對於自己的故鄉,更是大力贊助「品牌鹿港」,以期兒時穿梭其間的國家一級古蹟「鹿港龍山寺、九曲巷、宜樓、意樓、摸乳巷」等等聚集歷史光華的所在,能讓更多人知道。

在施振榮結合群力下,現在的鹿港不但有自己的專屬CI(識別系統),也大量舉辦如老街文化節等,來讓遊客理解老街過往風華。施振榮說,從品牌行銷的角度來看,品牌需要從市場作定位,找出具有價值的部分。以鹿港為例,大家講到鹿港就想到鹿港龍山寺,現在要做的,就是這類的深度旅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rthkf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