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鄭光宏、鄭緯武、林宏聰/楊舒媚 中國時報2010.11.12摘要〕日治時期,台灣女性完全沒有參政權。國民政府來台後,1960年三峽才出現第一位女鎮長林雪美。

1964台東產生第一位女副議長鄭杜有妹;直到1968年,許世賢成為全省首位民選女市長;1969年梁許春菊當選不需改選的增補選立委。1985年余陳月瑛成為第一位民選女縣長,此時距離台灣首次地方選舉已經過了整整五十年。

    1935年日治政府舉辦首次地方選舉時,選舉人資格限定是「獨立生計年滿廿五歲以上男性,並年納五圓以上稅額的男子。」女性完全被排除在外。

相較於1893年紐西蘭開放全國女性投票,台灣一直要到1950年國民黨政府開放多項地方公職選舉時,二十歲以上的女性才首度享有投票權。

    台灣女性參政史中,許世賢創下許多「第一」。她早在1954年就當選第二屆臨時省議員,前後擔任省議員長達15年;1968年首度當選市長後,1972年又以十九萬票全國最高票當選增額立委;

1982年以75歲高齡再度出馬參選市長,囊括嘉義市百分之八十以上選票;同年嘉義升格省轄市,許世賢又成首位女性省轄市長。

    許世賢從政四十年,拒絕貪汙,在1969年排除萬難,興建被視為「民主聖地」地標的七彩噴水池與中山路拓寬工程,老一輩嘉義人至今津津樂道,也贏得「嘉義媽祖婆」美譽。

么女張博雅接棒後,前後擔任三屆嘉義市長;另一女兒張文英也連任兩屆,母女三人以無黨籍身分在嘉義市執政長達二十餘年,外界稱為「許家班」。

    在許世賢母女後擔任市長的民進黨陳麗貞、國民黨黃敏惠,也清一色全是女性。「查某人出頭天」的意志,在嘉義市得到最大的彰顯。

    嘉義市有「許家班」,高雄縣也有「余家班」。1963年第三屆省議員選舉,高雄縣長余登發不願讓國民黨輕易獲取婦女保障名額,在登記前三天指派媳婦余陳月瑛披掛上陣,她從此踏上政途。

前後當選四屆省議員、兩屆縣長,還帶領余政憲、余政道、余玲雅等子女參政,為高雄縣「黑派」創造全盛時期,「余家班」也在高雄縣執政超過廿年

    「母親服務鄉親非常熱心,車上隨時備有信封、信紙,鄉親拜託介紹工作,一定馬上寫介紹信,在鄉親眼中,母親如『媽祖婆』一樣,有求必應。」大女兒余玲雅解釋余陳「南台灣鐵娘子」、「媽祖婆」等封號的由來。

    1979年美麗島事件爆發後,「代夫出征」則一度成為台灣女性參政的主流。張俊宏之妻許榮淑、姚嘉文之妻周清玉、林義雄之妻方素敏紛紛高票當選;陳水扁因「蓬萊島案」入獄期間,吳淑珍也高票出線,當時女性參政雖然蓬勃,卻充滿男性附庸與悲情色彩。

    台灣女性近年逐漸走出獨立風格。婦運領袖呂秀蓮在2000年當選第一位女性副總統,被視為女性從政的重要里程碑。從日治時期沒有投票權,到第一位女性副總統,台灣查某人一步步地撐起民主半邊天。

參考資料:

巴爾札克啟迪35 熱情 就是整個人類

雨果啟迪21 事實之上 還添加了思想

希臘哲學49 政治權力的衍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rthkf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