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頭鷺 3.11..jpg

【摘要3.11.2010 蘋果 張勵德】 台北市野鳥學會 總幹事石瑞德指出,黃頭鷺有許多亞種,圖中的黃頭鷺腳呈現紅色,屬於分布在印度、非洲、美洲的一個特有亞種。

黃頭鷺,在台灣屬於夏季候鳥的一種,每年3月至7月可見,經常待在牛背上,或跟在農民的耕耘機後方,伺機捕食田中的昆蟲,因此又被稱為「牛背鷺」,是農民喜愛的鳥類之一。

黃頭鷺是群居型的鳥類,最特別之處在於每年交配期間,嘴巴會變紅,被稱為「婚姻色」,而頭上的飾羽會從白灰色轉為橘黃色,以吸引其他同種鳥來交配,一般來說變色的時間只有2至3周,因此極少被觀察到。

黃頭鷺2.jpg 

黃頭鷺小檔案

學名:Bubulcus ibis
體型:體長約50公分
分布:印度、非洲、美洲
特徵:群居型鳥類,繁殖期的1~2周內頭上飾羽會變成橘黃色,嘴巴也會轉為紅色,又被稱為「婚姻色」 【資料來源:北市野鳥學會總幹事石瑞德】

 

 斑錨參 3.11..jpg

「斑錨參」似蛇 【摘要3.11.2010 蘋果 許逸民】澎湖縣政府農漁局,水產種苗繁殖場內的象牙鳳螺養殖桶,目前放養一隻外觀像蛇的斑錨參 ,用來清潔自淨養殖桶內的海沙。

種苗場課員薛皆音說,斑錨參是海參的一種,由於觸手明顯,可以明顯看到牠將帶有機碎屑的髒沙送到口器內,經過消化道後再排出乾淨沙子。但由於斑錨參外皮黏黏刺刺的,參觀的孩童邊摸牠邊嚷:「好噁心喲!」有圖1

斑錨參小檔案

學名:Synapta maculate
俗名:海索、海繩
特徵:逾1公尺,呈蛇形。羽狀觸手有15隻,體壁薄且具有黏滯性。
習性:多生活在潮池和水流平緩處,以微細藻類及附生小生物或有機碎屑為食。
分布:廣泛分布印度-西太平洋海域,亦為台灣常見種。 【資料來源:澎湖縣政府農漁局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rthkf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