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摘要2.19.2010.U-CAR】在台南安平區內有著大大小小的古蹟,其中以「安平古堡」最富盛名,已被列為國家第一級古蹟,這座紅磚圍起的古堡創建於明朝天啟四年 (1624年) ,為荷蘭人所建造,又被稱為「熱蘭遮城」。

最初並非是現在的紅磚建築,而是以糖水、糯米汁、貝殼灰、磚石建材結構,相當堅固。最早的用途是荷蘭人統治台灣及對外貿易的總樞紐,直到鄭成功收復台灣時,也將熱蘭遮城納於旗下,並作為鄭氏府第,改名為安平城

歷經多次戰役的安平古堡,建築外貌和用途也一再的變更,西元1873年時,英國軍艦隊侵犯台南古城,火砲擊中軍火庫爆炸將城牆摧毀,成了廢墟。清廷為建設「億載金城」,取安平古堡的磚石作建材,此時的安平古堡處境堪憐,一直到了日據時期為了建造「安平海關宿舍」,將原有的城垣剷平,四周以紅磚砌成方形階臺,平臺上建造西式洋樓,荷蘭人所建之城堡已蕩然無存。

至今我們所看到安平古堡最早的建築,只剩紀念館邊殘存七十多公尺的外城牆,依稀看到300年來的滄桑,而城牆內的建物早已歷經多次整修,不復原貌!光復後,正式改名「安平古堡」,將修繕後的日式宿舍闢建為「古蹟紀念館」,保存豐富的史料;其中在1975年加建的白色瞭望塔,鮮明的紅色屋頂與高度,成為安平古堡顯著的地標。不妨來一趟安平古堡,將對台南的歷史有更深入的認識。

 

想知道台灣第一座「現代化的西式砲台」在哪裡?答案出現在台南安平的「億載金城」,古稱「二鯤鯓砲台」或「三鯤鯓砲台」。建造砲台的起因為「牡丹社事件」,在1871年日軍因高琉球居民,漂流到現今恆春一帶,被牡丹社原住民殺害,1874年日本以此原由犯台。

而清廷派欽差大臣沈葆楨,來台辦理交涉及籌備防禦,勘查安平地勢後,奏請興建西洋砲台一座,並請法國人帛爾陀設計,以防守日軍侵台,整座砲台於光緒二年完工,雖然來不及在事件中發揮作用,卻在中日、中法戰爭中發揮極大功效,嚇阻敵軍入侵。

砲台的建築仿造西洋幾何營壘形式,建造成方形堡壘,砲台內寬敞廣闊,原是操兵演練的場所;且砲台位置地處於沙洲之上,運送材料不易,相傳當時曾大量搬運熱蘭遮城城牆做建材,也就是現在的「安平古堡」。這座西式砲台不僅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的砲台,也是第一座配備「阿姆斯壯大砲」的砲台,可說是台灣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。

完成後沈葆楨題「億載金城」四字於大門入口,從此開始保衛台灣國土的重責大任。日據時期,砲台遭受損毀,直到光復後大規模整修,才呈現今日所見風貌,砲台也被列為一級古蹟,現今砲台西側立有沈葆楨銅像,讓遊客憑弔這位對台灣史上頗有影響力的功臣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rthkf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