傅培梅時間 1.25..jpg

【邱雯敏/何榮幸 中國時報2010.01.25摘要】台灣飲食故事中,「傅培梅時間」是一則延續四十年的傳奇。無數婆婆媽媽不是在現實生活中學會做菜,而是依照電視上傅培梅的食譜與動作,學會一道道滿足全家人胃口的佳餚。傅培梅結婚前仍不諳下廚,她的女兒程安琪說,「爸爸喜歡邀朋友來家中打牌,卻老嫌媽媽不會做菜,媽媽當時為了爭一口氣,24歲才開始學做菜」。

為了做出讓丈夫滿意的菜色,傅培梅拿出自己的私房錢,請來當時狀元樓、老正興、渝園、大同川菜等知名餐廳的師傅來家裡教做菜,當年開出的行情是三道菜半兩金,學費相當可觀。花了大筆學費,傅培梅為了回本,開始在當時和平東路三段的住家院子裡,搭起竹棚教人做菜。

各家師傅的經典料理,傅培梅按照大陸東南西北不同特色歸納整理,再以系統教學。程安琪指出,當時不只是官夫人,甚至還可以看到很多外國面孔,一起擠在竹棚裡學做中華料理。

這一教,教出了名聲,民國51年台視開播,就邀請傅培梅上節目,第一次示範的是「松鼠黃魚」這道菜。程安琪翻出當時照片,還可以看到景片背板就畫著一條大大的魚身,從《幸福家庭》、《每周一菜》、《家庭食譜》到《傅培梅時間》,一主持就是39年。傅培梅不僅獲得烹飪泰斗美譽,維持四十年的烹飪節目紀錄更無人能破。

有趣的是,當時沒有後製剪接技術,所有動作必須一鏡到底,又沒有主持人一起互動,「示範快炒還簡單,需要煨、煮、滷的,事先要準備好另外一份想辦法掉包。最傷腦筋的紅燒,現場燒上七至八分鐘,總不能瞪著鏡頭傻笑,還要事先想好話題和觀眾分享」,程安琪笑著述說媽媽當年「校長兼撞鐘」的往事。

由於沒有任何製作團隊,程安琪強調,當時從食材、鍋具,甚至最後的呈盤,都得從家裡搬過去,每次錄影都是大包小包,不像現在輕鬆多了!電視烹飪節目一路發展至今,幾乎各家電視台都有烹飪美食相關節目。以當紅的「型男大主廚」為例,從製作人到打工的助理,製作團隊多達十五人,外加兩個主持人和兩位當家主廚,每一集還有不同的特別來賓,陣容非常龐大。

當家主廚之一的阿基師說,以前的料理節目純粹教做菜,現在則較為生動、活潑,還得兼具娛樂、益智等功能。「我也是傅培梅的粉絲之一」,阿基師當年每天一到中午就打開電視機,準備做筆記。「早期的節目型態比較樣版」,展現傳統中華料理手法之精髓;現在製作團隊得費盡心思想主題,例如:針對學生或上班族設計的料理、微波爐料理、五分鐘出好菜等,符合現代速食的需求。

此外,節目中也有和當季食材有關的機智問答,讓觀眾能夠得到和「吃」相關的知識,加上主持人和來賓在一旁拌嘴,「現在要想辦法讓不下廚的人,也能成收視族群之一」。阿基師的結論,已為台灣電視烹飪節目演變史做出最新詮釋與註腳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rthkf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