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謝錦芳、何榮幸、高有智,中國時報2010.12.17摘要〕   百年來,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經歷多次戰爭與衝突,嘗盡生離死別的痛苦,這些都是不該被遺忘的歷史。

    清朝時期,台灣原住民並未納入清廷管轄;日本人看到山區木材、樟腦等龐大利益,於是在1910年發動『五年理蕃計畫』,採取武力鎮壓。台史博館長呂理政指出,「這項計畫改變了原住民百年來的命運。」

    1910年四月起,日本人以武力掃蕩「北蕃」泰雅族,總督府動員二千名武裝警察圍剿大嵙崁蕃,遭遇超乎預期的反抗,七月初日本動用正規軍隊與大砲攻擊原住民部落,到了十月六日原住民被迫投降,從此山區被納入日本政權的管轄。

    「五年理蕃計畫」正是「霧社事件」的遠因。台史博最近舉辦「霧社事件八十周年特展」,幫助年輕一代了解這段歷史。

    1930年十月廿七日上午,霧社正舉行聯合運動會,賽德克族有六個部落共一千二百人發起武裝抗日,馬赫坡社頭目莫那.魯道是其中要角,原住民襲擊馬赫坡幾個警察分駐所、學校、郵政局、日本人宿舍,共殺死134名日人。

總督府調派三、四千名軍警與軍伕,以強大的火力鎮壓,甚至還使用化學武器

    文史專家莊永明指出,日軍同時運用與抗日部落敵對的「味方蕃」圍剿,四十多天後,莫那魯道和僅存的戰士們因彈盡援絕而自殺。他說:「霧社事件是日治時期最後一件大規模武裝抗日事件,此後當局強制實施原住民移民政策,原住民的處境更加惡化。」

    日治時期,台灣人被日本人視為「二等公民」,不得擔任軍職,只能當「軍伕」。莊永明指出,1942年四月一日,日本實施「陸軍特別志願兵制」,全島瀰漫為國光榮出征的氣氛。

首批志願入伍者多為19至23歲的青年,共有1019人接受正規軍訓練。總計二次大戰期間,被日本徵召戰死異域的台籍日本兵高達三萬多人

        1974年十二月,台東阿美族人尼育唔(日名中村輝夫,返台後漢名為李光輝)在印尼摩洛泰(Morotai)島叢林裡被發現,他在廿四歲時被日軍徵召派到印尼,獨自在叢林中生活了29年,完全不知道二次大戰早已結束。

當他回到台東老家,妻子早已改嫁,當時才一個月大的兒子已長大成人。由於與社會格格不入,他終日酗酒、菸不離手,四年後死於肺癌。從尼育唔、中村輝夫到李光輝,不同名字反映出他所經歷的時代,以及充滿悲劇的人生。

    台灣光復之後,由於發生嚴重通貨膨脹,物價飛漲,官員貪汙頻傳,民怨四起。1947年引爆「二二八事件」,台灣人死傷慘重。此後「二二八事件」一直是個禁忌議題,甚至成為省籍摩擦的重要源頭。

呂理政對此強調,「唯有勇於面對歷史,珍惜並尊重不同的族群,台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多元族群和諧共榮的社會。」

    百年來不同政權所引發的戰爭與衝突,讓這塊土地上的無數人失去寶貴生命,整個社會付出了最慘痛的代價。

參考資料:

向殘暴的殖民政權反抗

台灣人權報告書66 受難人數約達14萬人

為我們的愛朗讀

台灣人權報告書97 只恨自由民主來得太遲

馬英九政績368 德國人權官員訪台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rthkf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