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楊舒媚、周志豪 中國時報2010.11.29摘要〕民主時代,誰都嚇不了誰。威權時代可不是如此,執政者為了鞏固政權,會以各種方式恫嚇人民順從聽話。

    1923年發生的「治警事件」,是日治時期台灣人非武裝抗日遭受的第一次集體政治迫害     林獻堂等人在1921年發起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活動」後,蔣渭水、蔡培火、陳逢源1923年到東京成立「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」本部,大肆活動。

蔣渭水孫子蔣朝根說,「1923年日本皇太子裕仁來台,經過蔣渭水開設的大安醫院前,蔣渭水亮出『迎鶴駕』布條,同時也把『台灣議會請願』幾個字寫得大大的。」後來蔣渭水被捕,關入台北北警署,東京《朝日新聞》還以「台北的島人不穩,文化協會的領袖被召喚」大幅報導。

    日本特高警察因此開始調查「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」幹部,1923年十二月十六日凌晨六點,第九任總督內田嘉吉以「違反治安警察法」逮捕,蔣渭水、蔡惠如等菁英皆因此入獄。

    「治警事件」被蔣渭水稱為總督府對台灣志士的「獅子狩」,也是日治政府對於台灣人民的具體恫嚇。

台灣光復後,則歷經了二二八事件、五年代白色恐怖;緊接著1979美麗島事件,還發生了被黨外雜誌、國際媒體視為執政當局對反對力量的「示警」的林宅血案、陳文成事件

    1978年美國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,蔣經國總統發布緊急命令,但隔年十二月十日黨外人士挑戰戒嚴令,在高雄舉辦「國際人權日」紀念大會。

治安單位以民眾有人點燃火把為由開出鎮暴車,釀成警民大衝突,之後張俊宏、姚嘉文、呂秀蓮、林義雄等美麗島菁英被捕,施明德更成為全國通緝追捕的「頭號要犯」。

    當時《自立晚報》總編輯、現任監委吳豐山表示,美麗島事件發生前,蔣經國曾託副總統謝東閔轉告黨外人士:「年輕人太急了,民主這條路是一定要走的,但要給我一點時間。」

不過謝東閔擔心自己是官員,沒有公信力,因此建議請老黨外、自立晚報負責人吳三連出面溝通,吳豐山則安排了這項會面,「雙方作了幾次溝通,但沒想到美麗島還是發生了。」

    吳豐山說,美麗島人士被捕後,美洲一部分台灣學界串連,認為必須向蔣經國傳達「勿重判,對台灣民主有好處」的訊息,並認為知名作家陳若曦的反共色彩明顯,蔣經國可以會見她。於是海外學界聯絡吳豐山,希望讓前一年因《尹縣長》得到吳三連獎卻未領獎的陳若曦「補回來」。

    陳若曦回台後見了蔣經國兩次,當面為美麗島人士請命,然後陳若曦告訴當時《紐約時報》駐台記者殷允芃,「總統保證這個審判一定是公開的。」

    不過,1979年三月十八日美麗島軍法大審前夕,林義雄的母親與一對雙胞胎幼女於二月廿八日被殺;隔年在美任教的學者陳文成回台省親,卻陳屍於台大研究生圖書館旁。至今未破的「林宅血案」與「陳文成案」,已成為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重大傷痕。

    事實上,台灣民主化後仍然面臨恫嚇危機。1996年總統直選前夕,中共「文攻武嚇」對台試射飛彈,國內不分黨派強烈抗議,國際社會更高度矚目。中共飛彈至今仍對準台灣,則已成為民主社會面臨恫嚇的具體象徵。

李鈞震:

1.      1949年蔣中正統治台灣開始,一直到1996年第一次台灣總統直選,45年期間,國民黨的多數菁英與權貴階級一直反對民主化,只有趙少康等少數人是例外。

2.      連馬英九都是到2008年當選總統以後,才比較支持民主政治,但是仍然對世界各國的民主與人權不太關心,近兩年台灣的言論自由也受馬政府打壓。

3.      其實馬英九本人對人權、民主、法治並沒有信仰,他純粹是看哪一邊民粹力量比較大,就靠向哪一邊;獨裁者的力量大,他就靠向獨裁者。

4.      騎牆派的優點是,他不是真心的惡劣,他也會轉向;缺點是施政舉棋不定,沒有魄力。因此「政績」也不可能太大,純粹靠運氣。

5.      趙少康,他很早就深信「民主的台灣」一定必須是國民黨永遠執政才會爽。這不是偽君子,只是人權知識水準不夠的結果;這也是正統蔣經國路線。

6.      國民黨內真正的民主先烈是:雷震、殷海光、胡適等人。

7.      而真正的台灣民主大敗類是蔣中正、蔣經國,他們一生都沒有「行憲」的人生經驗;林義雄家族滅門血案,是蔣經國爪牙所為,至今仍無法破案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rthkf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