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楊舒媚、呂妍庭、管婺媛 中國時報2010.11.02摘要〕1985 年「黨外祖師爺」郭雨新在美國病逝,好不容易遺體運回台灣,國民黨當局一度想開棺驗屍。

    郭雨新1908年在宜蘭出生,1949年以青年黨代表身份獲得遴選擔任省參議員;1951年最高票當選第一屆臨時省議員。其子前駐新加坡代表郭時南說,當時國民黨開出很優厚的條件要郭雨新入黨,他都沒接受。

    選擇留在黨外,郭雨新成為那年代的農民代言者,擔任省議員25年中,在宜蘭,連三歲小孩都知道「顧穀倉的郭雨新」。以率性直言作風聞名、有「小鋼炮」之稱的郭雨新,更與李萬居、郭國基、吳三連、李源棧許世賢等人合稱「省議會五龍一鳳」,對省府官員發揮了制衡作用。

    國民黨獨大的威權時期,郭雨新於1960年大膽與《自由中國》發行人雷震等本省、外省菁英籌組「中國民主黨」,後來遭到蔣介石總統鎮壓瓦解,郭時南說,「那時很緊張,爸爸被吉普車接走,能不能回來都不知道。」

    52歲組黨失敗,沒能創造歷史,67歲他「虎落平陽」卻動盪全局。在國民黨打壓下,1972、73年,郭雨新接連落選省議員、監委。1975年再參選增額立委,郭時南回憶,選前就有情治單位熟識的友人對父親說,「郭雨新你不用選了,國民黨不可能讓你當選,你八萬票落選。」

    「結果『廢票』就真的是八萬票。」宜蘭人不願接受這個結果走上街頭,還差點釀成「火燒縣政府」暴動。郭雨新當時擔心宜蘭環境與世隔絕,若遭當局鎮壓將造成流血犧牲,因此要大家不要衝動,然後避走台北以免群眾情緒失控。

    郭雨新以超高廢票落選,史稱「虎落平陽」事件。接著,幫郭雨新打選舉無效訴訟的律師林義雄出道參選省議員,「他本來沒沒無名,演講平平的很無聊,但群眾惦惦地聽,結果開出最高票。」郭時南表示,宜蘭從此成為黨外「民主聖地」,轉捩點就是郭雨新高票落選。

    「虎落平陽」事件的另一個重要影響,是讓黨外青壯代與新生代浮上枱面。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說,「我那時是省議員,自己去幫郭雨新發傳單,『老兵最後一戰,不能任他凋零!』文宣是我寫的。」許信良、張俊宏、姚嘉文、林義雄等人在此事件後接連於中壢事件、美麗島事件成為民主運動主角。

    當時也前往宜蘭為郭雨新助選的現任民進黨秘書長吳乃仁、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,兩人一起被分配去瑞芳監票。吳乃仁說,「沒想到進去八百多人,卻開出一千多票。」那次選舉讓他印象深刻的是,「原來他們(國民黨)是這樣搞的啊!那怎麼選也選不贏啊!」

    擔任郭雨新秘書的陳菊,以及吳乃仁、邱義仁、田秋堇等黨外新生代,後來都成為民進黨要角,郭時南說,「郭雨新當時絕對沒想到,這群小鬼後來會變成主流。」

    郭雨新「虎落平陽」後,1977年前往美國,隔年在海外台灣人支持下,宣布參選台灣總統。郭時南說,「他不是三歲小孩,當然知道不會當選,關鍵是宣揚台灣人也可以選總統的理念。」

    沒多久,1979年發生美麗島事件,郭時南回憶,「父親那時很氣、很鬱卒,因為國民黨把台灣人菁英都抓起來,而且被抓的大多數都和他非常親近。」

    康寧祥指出,郭雨新出國之前維繫著整個台灣民主運動的活動與聯繫。「民主活動青黃不接、若斷若續最微弱的時候,如果沒有郭雨新的照顧,根本維繫不下來。」張俊宏也強調,兩蔣統治下台灣最森嚴的年代,郭雨新像是「寒夜中的焚香者」,用省議員的保護傘,護衛當時所謂的「黨外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除了郭雨新「虎落平陽」事件,台灣選舉史上著名「作票案」,首推1977年的「中壢事件」,起因國民黨在桃園縣長選舉投票過程被質疑「作票」,引發中壢市民忿怒,上千群眾放火燒毀桃園市警局。脫黨的許信良,最後擊敗國民黨提名的歐憲瑜當選桃園縣長。

    此外,1992年民進黨前主席黃信介「元帥東征」竟因(國民黨)作票而落選,最後透過驗票、朝野協商才讓其花蓮立委「失而復得」,則是近年最受矚目的作票案

1992年,在應選兩席立委的花蓮縣,黃信介被看好與國民黨謝深山共同出線,不料最後卻以62票之差被另一位國民黨候選人魏木村擠下。

現任花蓮縣議員、當時黃信介競選執行總幹事施金樹說,一位國民黨幹部後來告訴他,投票當天中午,他們手拿報紙假裝要去把票匭「壓緊一點」,再藉機把夾在報紙裡的選票丟進去。

    「以前國民黨把電燈關掉作票都沒事,以為那次也會沒事。沒想到檢察官查得很仔細,把選舉名冊拿出來比對,發現只有五百多人的投票所,竟然開出八百多票,這樣作票就曝光了。」

    花蓮群情激憤後,檢察官展開偵辦,最後起訴魏木村、魏東和兄弟等27人,其中六名投開票所主任供稱作票給魏木村。最後法庭宣判花蓮市八處投開票所選舉無效,以政黨協商的「政治手段」解決,最後補公告黃信介當選,並未重選。

    「買票」是台灣選舉史中見不得光的「選舉實錄」,「選舉無師傅,用錢買就有」更是一度流傳的選舉名言。前法務部長陳定南訂出選舉送禮不得超過30元的標準,被許多候選人笑稱「不食人間煙火」,但歷次選舉中層出不窮的賄選案件,至今仍被視為「台灣民主之恥」。

    任職國民黨基層黨工長達廿四年的詹碧霞,曾出版《買票懺悔錄》一書,以個人實際經歷,細數早期選舉買票的過程。

    詹碧霞透露早期國民黨,由村里長統一規劃,地方大老交代後,再透過鄰長轉下去,「可以洗(國民黨買票行話)得天衣無縫,滴水不漏。」村里長透過鄰長告知選民,這次本村拿了某位候選人多少錢,買了帳篷或辦公桌椅等器物等,剩下多少公積金云云,全村一票不差都會投給這個候選人;

之後各項選舉開始「喊價」,從五十元、一百元,隨著物價指數前進,短兵相接,候選人殺紅了眼,叫價就直線上升,二百、三百、五百、一千等等。

    為了確保買票有效,早期候選人會把神像藏在衣服裡,交錢時偷偷露出神像讓選民看到,意思是「神明見證你拿了我的錢」。

    後來選民變精了,有一陣子流行收買身分證,主要造成對手選票流失,通常一張身分證基本價兩到三千元,投完票就會歸還,但代價太高不划算,漸漸式微。

    之後更出現下注型的賄選,去年嘉義縣長選舉地方傳出有支持特定候選人的大金主,準備億元以上資金透過旗下組頭開出讓票的賭盤,利誘選民想贏的心理投票轉向或私下幫忙拉票。檢調單位則曾透露,有些候選人會以打工名義請選民到總部上班,日薪相對優渥,但隔天就換人。

 參考資料:

台灣民主聖殿的教父

彭明敏與孫中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rthkf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