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張國欽/何榮幸 中國時報2010.07.22摘要】台灣高爾夫球場出現過無數傳奇,最近的傳奇是勇奪LPGA四大賽的曾雅妮,最早的傳奇則是在1934年,台灣第一高手陳清水從淡水搭車到台北,再轉乘火車到基隆,然後以三、四天時間坐船到日本,一舉在關東職業高球賽勇奪冠軍而震驚東瀛。

    92年前,日治政府將原本清朝當作兵營與炮台的山丘,改建為台灣第一座高球場(老淡水球場)。陳清水、林益三分別在1937、38年奪得日本公開賽冠軍後,曾是日本職業球員的陳金獅(被譽為台灣高球之父)將所學傳授給後輩,助台灣選手從1960年代起稱霸亞洲巡迴賽十年。

    「以前我們早上出去(揹球桿)看到他們在球場練球,下午再揹一趟,他們還是在練球,每天都是從早練到晚。」今年64歲的高再興與62歲的鄭水旺,都是14歲就到老淡水球場當桿弟,一揹就是五十年。

當年只有駐台美軍、外交使節、外商打得起小白球,兩人歷經赤腳揹球桿的艱困時期,估計繞了球場十八洞二、三萬次,也見證了呂良煥、謝敏男、涂阿玉等名將年輕時如何苦練成名。

    「當年我只能找根頭扁扁的竹子,削削修修當球桿,剛開始是撿小石頭當球,後來發現還沒熟的小芭樂,曬乾後有點彈性,就拿來當球打。」小時候在老淡水球場附近放牛的呂良煥,先當上桿弟再苦練球技,家境貧苦的他,十六歲那年靠著向美軍友人借到的四支球桿,奪得桿弟盃比賽冠軍。

    小呂良煥四歲的謝敏男說:「我沒拿過樹枝打球,剛打球是一支球桿四、五個人輪流打,第一套球桿也是從桿弟盃比賽贏來的。那時一個球二十元,比一般人一天薪水還多,買不起,只好跳到球場的水池裡撈球。」

    後來呂良煥在1971年勇奪英國公開賽亞軍、法國公開賽冠軍,譽滿全球;謝敏男與前球王尼克勞斯,是至今唯二贏得世界盃職業與業餘冠軍的球員。

    至於女子選手,涂阿玉、陳麗英、吳明月、黃玥琴等人,則在1980至90年間席捲日本女子巡迴賽,掀起「台灣女旋風」。隨著世界潮流演變,近十年已有林玉萍、龔怡萍、盧曉晴、洪沁慧與曾雅妮等人登上美國女子巡迴賽(LPGA)最高殿堂。

才二十歲的曾雅妮,三年來已贏得LPGA錦標賽、納比斯科錦標賽兩座大滿貫賽冠軍,一度高居世界第二,龔怡萍至今也有四冠紀錄。

    「我小時候就幻想成為世界第一,2004與2005年贏得美國公共女子業餘錦標賽與南北女子業餘錦標賽冠軍,就決心挑戰LPGA;加入LPGA後,因為索倫絲坦與歐秋雅(皆為前球后)對我很肯定,也教我不少東西,讓我更想達到世界第一的目標。」

曾雅妮五歲就開始跟著父親曾茂炘打小白球,天分與努力,讓她很快就嶄露頭角,如今更是媒體焦點。

    但旅外選手在亮麗成績背後,卻都嘗盡酸甜苦辣。如今已在教學開創第二春的曾雅妮說:「我已記不得有幾次為了比賽沒打好、球技無法突破,私下偷偷掉過多少淚。」林玉萍也透露:「我剛到美國時因為看不懂英文菜單,不敢進餐廳,只好連續吃一個月的麥當勞。」

    如今高爾夫已從貴族運動轉化為平民運動,薪水階級也都打得起。小白球在果嶺上進洞看似容易,背後卻沒有奇蹟,唯有天份加上努力,才能創造在球場上出人頭地的感動。

參考資料:智慧學啟迪66 法國的領袖(九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rthkf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